★元曲的种类介绍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7-11-12 11:14:14
我国古代有很多知识需要大家掌握,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拓宽大家的知识面,为此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元曲的种类介绍这篇内容,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,从而记忆好这些知识。
元曲,根据近代诸多学者的研究,应该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。
1,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。“小令”源于词的小令,但是到了元代,它的义有了变化。元燕南芝庵在《唱论》中说:“成文章者曰乐府,有尾声名套数,时令小令唤叶儿...,街市小令,唱尖歌清意。”这里的“小令”,指民间市井俚歌。直到元末,“小令”不再专指俚歌,而明确成为与套数相区别的散曲体裁。“小令”有“只曲体”,指一支曲子一韵到底;有“重头连章体”,指同一曲调重复若干首;有“带过曲体”,是一个曲调兼带另一或两个音律相互衔接的曲调,最多能用三支曲调相连接的一种体式;有“异调间列问答体”,即用几支不同曲调交错表现某一事件,并用代言体一问一答的体式。套数,是将同属一个宫调的若干支零散曲子连接成为一套曲。它是以“套”计数的曲子,不同于以“支”计数的一支曲的“小令”,故称为“套数”。“套数”又称套曲、散套、大令,是从宋大曲、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。套数特点有三大特点:1、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。2、各曲同押一韵,但是必须一韵到底,是曲中衬字不拘平仄,多以方言俚语充之。3、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一般有“首曲”,中间有若干曲子作为“过曲”,结尾有“尾声”。
2,杂剧,金末元初的蒙古时期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生剧种。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,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。剧本体裁一般是:每本分四折,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,必要时另加“楔子”。角色有正末、正旦、主唱等。一杂剧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。正末主唱的称为“末本”,正旦主唱的称为“旦本”。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(今北京)为中心,后转移到杭州并流传到各地。从金末元初的元杂剧作家有128人左右,著名的有关汉卿、王实甫等等。
三,元曲的术语
要学习元曲必须要熟记元曲的一些基本术语,如果不知道,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听不懂。所以各位元曲爱好者需要花点时间了解,以后再讲到元曲时,秋风就不会再作解释了。
乐府——诗体名。指乐府官员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,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。如《乐府新编阳春白雪》、《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》、《张小山北曲联乐府》等,皆以“乐府”指散曲。
传奇——一是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;二是指明清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;三指元杂剧,如周德清的《中原音韵》、钟嗣成的《录鬼簿》、陶宗仪的《辍耕录》。
北曲——宋元时期北方戏曲、散曲等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。北曲源于唐宋大曲、宋词、诸宫调等传统音乐艺术,并吸收了金元时期流行的民间音乐,包括汉族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曲调。用韵以周德清《中原音韵》为准,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,无入声。清人编订的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收北曲曲牌581个。
南曲——宋元时期南方戏曲、散曲等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,与北曲相对。南曲源于唐宋大曲、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,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(主要在江浙一带),有平上去入四声。清人编订的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收南曲曲牌1530个(包含集曲)。
南北合套——戏曲、散曲术语,是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。
宫调——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律有十二律吕,即十二个半音阶;音乐有七声,即宫、商、角、变徵、徵、羽、变宫。其中任何一种为主均可构成一种“调式”。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“宫”,以其他调式则称为“调”。
仙吕宫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,或称为仙侣调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仙侣调的曲牌,北曲有81只,南曲有294只(包括集曲)。且元杂剧第一折大都用仙吕宫套曲。
南吕宫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南吕曲的曲牌,北曲有33只,南曲有178只(包括集曲)。且元杂剧第二折大都用南吕曲套曲。
中吕宫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中吕曲的曲牌,北曲有56只,南曲有144只(包括集曲)。
黄钟宫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黄钟宫的曲牌,北曲有55只,南曲有116只(包括集曲)。
正宫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正宫(题作高宫)的曲牌,北曲有43只,南曲有120只(包括集曲)。
大石调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大石调的曲牌,北曲“高大石角”、“大石角”有48只,南曲“高大石调”、“大石调”有160只(包括集曲)。
小时调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小时调的曲牌,北曲有29只,南曲有74只(包括集曲)。
般涉调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改入黄钟宫内。般涉调套曲,使用时间较少,大都在正宫和中吕宫套曲后段,作为该套曲的结束部分。
双调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双调的曲牌,北曲有113只,南曲有81只(包括集曲)。元杂剧末一折大都用双调。
商调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商调的曲牌,北曲有41只,南曲有163只(包括集曲)。
越调——古代戏曲音乐名词,宫调之一。根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属于越调的曲牌,北曲有45只,南曲有110只(包括集曲)。
曲牌——曲调的名称。有一定调子、唱法;字数、句法、平仄用韵都有基本定式,可以根据曲牌填写新曲词,从韵文文体来说,曲牌即为此种文体的格律谱。曲牌与词牌相似,但比词牌更复杂,后面我们在深入讲解。
套数——也叫“套曲”。剧曲和散曲(小令除外)中,由多种曲调前后连缀,有首有尾,成为一套的,名为“套数”。散曲中的套数,又称“散套”。套数曲牌的排列次序大致有规律可寻。
小令——散曲体式之一。体制短小,元人又称之为“叶儿”。普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,,但也有例外。如“摘调”、“带过曲”、“集曲”、“重头”、“换头”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。
重头——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特殊形式。凡是以同一曲调,重复填写几遍或几十遍,甚至几百遍,用韵互异,首位句法全同的,谓之“重头”。
带过曲——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特殊形式。小令本以一支为限,但也可以两支或三支曲调为一个单位,两个曲调间的音律必须衔接,故名“带过曲”。
幺篇——戏曲、散曲术语。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,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,而写作“幺篇”或简称“幺”;南曲中同样情况则写作“前腔”。
尾声——戏曲、散曲术语。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。
煞尾——曲牌名。北曲黄钟宫、正宫、南吕宫、中吕宫、大石调均有煞尾,又称随尾、随煞尾。
煞——曲牌名。“煞”是“煞止”。北曲般涉调、黄钟宫、正宫、南吕宫、商调、越调等都有“煞”曲,字数定格互有不同,都用在套曲的结尾部分,在末一曲尾声或者煞尾之前。
隔尾——曲牌名,属北曲南吕宫。据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所记载,其字数定格是七、七、七、二、二、七(六句),是南吕宫“尾声”的一种格式,其作用是既可以将套曲的前后两部分隔开,又起着转折的枢纽作用。
正字——词曲用语。词谱、曲谱规定的定格字数。正字以外增加的字,称为衬字。
增句——戏曲用语。据吴梅《南北词简谱》,《汉宫秋》第三折中之<梅花酒>共有二十句,增句比定格所规定的句数还要多。
衬字——在曲调规定的字数以外,句中增加的字叫“衬字”。
曲韵——戏曲用语。曲韵与诗韵、词韵不同。词韵基本上是诗韵的变通。北曲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,没有入声,而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,但按照歌唱的需要,有些地方要平声要分阴、阳,仄声要分上、去。曲比诗词韵要密,几乎句句押韵,而且不管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,中间不能换韵。曲不忌重韵,同一首曲子中可以出现相同韵脚的字。
务头——戏曲、散曲术语。一般认为是作品中精彩、精辟或动听之处。
关目——戏曲术语。剧本的结构、关键情节的安排和构思,表示剧本情节的新奇,以吸引观众。
关子——戏曲术语。指故事情节。现代曲艺中的术语“关子”指为吸引观众而制造的悬念,当由元剧“关子”一词得来。
折——戏曲名词。元杂剧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,每剧一般分四折,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个整套,必须一韵到底,不能换韵。这种习惯用法的形成与元杂剧戏剧结构及情节发展的需要有关,也与各宫调的声情有关。
楔子——戏曲名词。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,多数是放在第一折之前,作为剧情的开端,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,起衔接过渡的作用。
题目正名——戏曲名词。元杂剧剧本结尾处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。一联或两联。对句的末句为剧名全称,全称中截取前半或后半即为剧名简称。
开——宋元戏曲术语。人物在每剧或每折第一次上场时,先说或念诵诗词。
断——戏曲术语。元杂剧在一剧演出结束时,通常由皇帝派遣官员或玉帝派遣神仙上场致词,惩恶扬善,收束全剧。
打散——杂剧术语。每本杂剧演完,附加一段表演,作为整个演出的结束,称为“打散”。
宾白——戏曲中的说白。
科范——又称科泛,简称科。戏曲术语,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、表情、效果等舞台指示。
科诨——“插科打诨”的简称。戏曲里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,“科”多指滑稽动作,“诨”多指滑稽语言。
末——元杂剧中的男角色。
正末——元杂剧中的男主角,有时又称末泥、末尼或简称末。
外末——元杂剧角色名,正末之外的次要较色。
冲末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一般认为冲末与副末的区别在于冲末多充当冲场角色,开场即上,起到打开场面的作用。
小末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小末尼的简称。
副末——元杂剧角色名,次要的末脚。
旦——元杂剧中的女角色。
正旦——元杂剧中的女主角。旦本中,正旦每折必须出场演戏,大多扮演一个人物,但亦有四折中扮演不同人物的,末本杂剧里有时也有正旦出场,但只说不唱。
外旦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正旦以外的次要旦角。如元刊本《诈妮子》中,丫环燕燕由正旦扮演,小姐莺莺由外旦扮演。
帖旦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或简称“贴”。正旦之外的次要旦角。
旦儿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多扮演青年女性。
小旦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扮演青年未出嫁的女子,有时亦可扮演女孩。
副旦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次要旦角名称。
搽旦——元杂剧角色名。因其面部涂以几种色彩,故名。扮演轻佻泼辣,心术不正的妇女。
净——戏曲较色行当。元杂剧中的净,可扮演男角也可扮演女角,有净、副净、二净等名目。
外净——次要净色,但次脚色在元杂剧中比较少见。
副净——居次要地位的净脚。
外——元杂剧中的外可扮演男角也可扮演女角。大致是末、旦、净行当的次要脚色。
杂当——指句中的零碎脚色。
驾——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,由各行脚色扮演。
孤——元杂剧中官员的俗称,由各行脚色扮演。
细酸——元杂剧中书生、秀才的俗称。
邦老——元杂剧中盗贼的俗称,一般由净扮演。
卜儿——元杂剧中老年妇人的俗称。一般由老旦或搽旦扮演。
俫——元杂剧中儿童的俗称,也叫“俫儿”
曳剌——元杂剧中兵勇的俗称。
孛老——元杂剧中中老年男子的俗称。一般由老旦或搽旦扮演。
伴歌——元曲中农民的俗称。
拨禾——元曲中农村儿童的俗称。
伴姑儿——元曲中青年妇女的俗称。
禾旦——元曲中青年妇女的俗称,与伴姑儿意义相近。
行首——宋元时俗语,行院(妓女)中的首领。
乐人——乐户中人,即歌妓。
乐探——宋元时管理僧、尼、道士、乐人的衙役。
魂子——戏中的鬼魂,元杂剧已有此语。
魂旦——戏曲中的女性鬼魂。元杂剧中已有此语。
穿关——戏曲术语,戏中人物穿戴的衣冠和携带的道具的提示。
披秉——戏曲术语。即“披袍秉笏”,披官服,执朝笏(上朝时的手板)。为古代官员和部分神仙的服饰。
砌末——又叫“切末”传统戏曲中所用简单布景及大小道具的统称。
踏竹马儿——古代戏曲用语。舞台上骑竹马代表骑马,后改用持着马鞭象征骑马。竹马只在表示滑稽动作时偶尔用到。
调阵子——指舞台上的战斗场面。
对子——古代戏曲、舞蹈名词。即宋金时的舞队,后为戏曲表演所吸收。
凤尾猪肚豹尾——戏曲、散曲用语。主要指曲文的架构,即开头要擒控主题,引人入胜,中间要极尽铺排,发挥题蕴,结尾要戛然而止,题外传神。
当行——古典戏曲评论用语。指作家能够戏曲艺术自身的规律和特点,创作出适合于舞台演出的剧本。
本色——古典戏曲评论用语。多指曲文质朴自然,接近生活语言,而少用典故或骈词丽语的修辞方法和风格。
蛤蜊风味——元曲的一种风格。以蛤蜊风味或蛤蜊风致指元曲的特殊风趣,大体指嘲讥戏谑、正言若反、狂歌当哭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等风格。
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元曲的种类介绍这篇内容,希望大家可以在课下多阅读一些古代知识,更多的中国古代知识请大家查阅学大教育网。
热门资讯
-
★2018年内蒙古赤峰中考成绩公布
2018-08-01 -
【空山洞-图】介绍
2018-07-26 -
【空寺石窟-图】介绍
2018-07-26 -
【穿洞天坑-图】介绍
2018-07-26 -
【秒乐寺塔-图】介绍
2018-07-26 -
【秀峰塔-图】介绍
2018-07-26 -
★2018年内蒙古赤峰中考分数线公布
2018-07-19 -
★赤峰高中一对一补课收费哪家便宜
2017-11-19 -
★赤峰高中生怎样能找到负责任的一对一辅导老师
2017-11-19
热门问题
-
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?
2021-09-03 -
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?
2021-09-03 -
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?
2021-08-13 -
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?
2021-06-25 -
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?
2021-06-25 -
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?
2021-06-18 -
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?
2021-06-18 -
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?
2021-06-04